新闻资讯

安防观察:就俄乌之战聊智慧管廊

发布时间: 2022-06-24 访问量:942

  今年2月至今,世界最大的关注点之一,就是在俄乌战争之上了。据了解,在俄军于乌克兰边境部署“射程覆盖基辅,可携带核弹头作战”的导弹后,乌克兰陆续开放了地处基辅的500多个防空洞,并强调这些防空洞可以“应对核轰炸”。通过新闻可以看到,当时在基辅的人们迅速转移,进入安全的避难场所——防空洞。

  640.jpg

  图为乌克兰基辅当地居民躲在防空洞内的画面

  那么什么是防空洞呢?

  它与综合管廊又有什么关系呢?

  防空洞(军事设施)是为了防备敌人空袭减少损害而挖掘的洞,多用于储备粮食、军需物资,供人躲藏。在争战不休的国家或地区,防空洞就是当地人们躲避危险的大型“安全帽”。

  而在和平的中国,部分防空洞已经“另作他用”。在上海市肇嘉浜路绿化带下方,有一段上世纪70年代设计并建设的防空洞,长约3.5公里。内部生活、医疗、军事等设施齐全,是当时上海规模最大的两条人防通道之一。而随着当时国际关系的缓和,这段人防工程被废弃,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后来借着架空线入地的契机,上海市政总院“就地取材”承担起肇嘉浜路人防工程修缮改造重任,这个防空洞就成为了首例在老城区实施的综合管廊项目。这被视为:城市地下空间功能转型、综合利用的一次示范,也是统筹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维护的一次尝试这条管廊建成后,可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对管廊的入侵管理、消防报警、内部环境、管廊结构健康等进行全面监测,保证管廊本体及廊内管线安全受控。

640 (1).jpg

  图片图为此防空洞改造为综合管廊的环境画面

  如今,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地下综合管廊的功用也更加丰富。它已发展成为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

  2015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结构设计应考虑各类管线接入、引出支线的需求,满足抗震、人防和综合防灾等需要。自此,综合管廊的建设被明确提出要兼顾人防建设。

  2020年,江苏安防科技有限公司承建的南京江北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就被市人防办列为城市综合管廊兼顾人民防空要求的试点工程。江北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全长32千米,是国内首家最大规模的高压线入廊工程。管廊采用国内首创、直径最大的JCCP双管节技术,管廊包含单舱、双舱、三舱、四舱结构,入廊管线有给水、燃气、电力电缆、通信等,有效解决了城市蜘蛛网、马路拉链的问题,为江北新区提供了“生命线”和“主动脉”。这其中,江苏安防承担了管廊智慧化运维管理系统建设等重要任务。

640 (2).jpg

  图片图为南京江北新区使用的江苏安防管廊智慧化运维管理系统的画面

  这个管理系统,应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BIM+GIS、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科学技术,实现管廊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各方面全方位的智慧化管理和运营。对地下管廊运行监测、巡检维护、日常值守、故障演练、应急指挥、数据分析、出入审批、管理考核和服务保障等业务的智慧化统一管理,以联盟链的方式与各管线单位建立互信机制,使所有流程线上解决,达到巡检维护、办公管理高效化,资源利用集约化的最终目的。

  未来,江苏安防将继续立足自主研发,产出更多的智慧交通综合产品,提供更优的新基建领域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为智慧管廊、公路隧道、轨道交通以及汽车电子等航道输入更强劲的发展势能,持续助力和谐中国的交通强国梦。